(来源:万得基金)
2014年,股神巴菲特曾立下一个遗嘱:如果他过世,将会让托管人把名下90%的现金投资于指数基金。
有很多人也曾向巴菲特请教过投资秘诀,但巴菲特在公开场合只推荐过一个品种,还是指数基金。
为什么股神如此推崇指数基金,它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神奇魔力?看完这篇文章,你将会明白一切。
一、什么是指数投资
什么是指数投资?其实你在吃大餐的时候,已经有过类似的体验。
假如你种草了一家人均昂贵的米其林三星,这家店的风评很高,有很多菜你都很感兴趣,比如黄金脆带鱼、野生大黄鱼、脆皮妙龄鸽和松茸炖鮰鱼狮子头,但你的预算却只能点一道菜,你也不确定哪道菜真正合你胃口,如何点菜才能不踩雷呢?
我来揭晓答案,既然这家餐厅的整体水平不错,你只要让他们推出一个“全家福试吃”套餐,每一种菜都有一点点,这样你总会吃到满意的菜品,在整体上也会有不错的体验,不至于点到最难吃的那道菜后拉黑整个餐厅。
当一个套餐可以代表整个餐厅的大体水平,当你可以通过一个套餐获得大满足而不纠结于单个菜品,这时候你就相当于把这家餐厅“指数化”,通过均衡选菜,广泛选菜,实现了对餐厅的最大了解,实现了对菜品的“雨露均沾”。
这就是指数的作用。
当我们把这同样方法用到股票、债券或者商品上,就形成了股票指数、债券指数和商品指数,我们可以统称为指数投资,相关的基金产品就是指数基金。以股票指数为例,股票指数基金几乎完全复刻了相关指数包含的股票种类、数量和比例,因此他们的表现也几乎一样。而通过这样的指数基金,你就能够买到指数中的所有股票,甚至复制整个市场,就像你可以通过全家福套餐吃遍米其林餐厅的所有名菜一样。
有人说,指数投资看起来也就那样平平无奇,为何巴菲特还是如此推崇,为何这两年大家都在疯狂涌入,让指数基金的A股市值超过了主动权益基金?其实,是指数基金背后的几个优点和好处,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共识。
首先,指数基金吐故纳新。虽然指数基金有清盘的可能,但跟踪的指数却可以不断吸收指数里的新公司,替换老公司,实现更新换代、扬新弃旧。
第二,指数基金背后的公司具有代表性。虽然经济、行业短期内有波动,但指数公司往往在优秀的行业中选择优秀的公司纳入指数,这些公司无论在商业模式、技术还是市场上都具备代表性,它们的持续投入是指数增长的根本动力。
第三,指数基金成本低。无论是管理费还是托管费,大多数指数基金都远小于主动基金。比如华安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管理费是0.15%,托管费只有0.05%,但大多数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高于1%,托管费高于0.2%。如果看美国市场指数基金的费用更是低得离谱,比如规模最大的标普500指数基金SPY的管理费只有0.09%,有些指数基金甚至能做到0.05%,基本是不要钱。
第四,指数基金高度透明。如果说主动权益基金你只能知道上个季度的前十大持仓股票,那么对于股票指数基金来说,你可以通过背后的指数了解这只基金的全貌,所有的股票、所有的变动、所有的比例你全都知道,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
第五,指数基金分散风险。无论是个股的黑天鹅风险,还是部分公司的道德风险,甚至是一些主动基金的利益输送、内幕交易风险,指数基金统统都能避开。你要问为什么?因为分散化和严格的规则,早就把各种各样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这也导致指数基金收益紧贴市场,相对稳定。
既然指数基金这么好,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二、如何了解一只指数
我国对指数基金的开发虽然远不如美国等成熟市场,但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不可小觑。截至2024年6月30日,境内非货币ETF共946只,规模突破了2万亿元;场外的联接基金共580只,规模超过了4000亿元。(深交所ETF市场发展白皮书)
很多小伙伴这时候就没有头绪了,既然有这么多指数基金,我们该怎样去了解和学习呢?在研究单个指数基金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指数基金的分类,了解一下市场上究竟有多少种指数基金。
以股票指数基金为例,最常见的一种分类,就是分为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
其中宽基指数买什么都可以,并不限制投资的行业,比如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180、创业板50,正如你在餐厅里每种菜都来点;而行业指数会锁定投资的行业,比如消费行业指数、医药行业指数,正如在餐厅里你只点江西菜套餐,不要川菜和湖南菜。
除了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还有很多更加细分的方法,比如按照主题或策略分为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其中主题指数比行业指数更加细分,往往聚焦于一些优质赛道,比如科创芯片主题指数、恒生科技主题指数,正如你不仅想要江西菜,还只吃江西菜中最辣的菜,微辣的看都不看。
对于风格指数,就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成长、价值、大盘、小盘,正如你只要小盘菜,不要大盘菜,只要方形碗,不要圆形碗。
而对于策略指数,往往通过一些量化手段,结合了价值、成长、波动率、股息率、动量等种种因子,通过各项指标来调整指数成分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沪深300指数增强、低波红利指数和事件驱动指数等,你也可以理解成我在餐厅里只点红颜色的菜,黄的绿的都通通不要。
当然,除了这些分类,在指数基金的大家族里,还有像黄金ETF这样的商品指数,以及纳斯达克100、日经225这样的QDII指数。这么多的指数基金,让我们通过简单的跟投,就能获得指数所在市场的平均收益。
说了这么多分类,其实这些都只是指数基金选择成分股的方式,对于一只指数基金,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指标,才能真正拿捏住一只指数基金。
比如,我们要清楚知道这个指数覆盖了怎样的市场,是上交所主板、创业板还是纳斯达克?然后进而去了解市场背后的运行逻辑和规律。所以问题来了。中证A500指数都覆盖了哪些市场?正确答案是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全覆盖,你答对了吗?
除了市场范围,了解成分股的加权方式也很重要,指数中股票的重要性是按照市值大小排序,还是按照股息率排序,是按照低波等因子排序,还是等权排序?中证A500你知道是怎样加权的吗?这个指数有些特殊,先通过三级行业等权调整,再从每个行业中进行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保证了成分股在行业中的均衡分布,你答对了吗?
此外,对分红的处理方式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一般对收益我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价格法,就是股票只考虑价格变化,不算上分红,能够直观反映股价;另一种是全收益法,就是股价算上了分红;最后一种是净收益法,就是所有分红都会拿来再投资。收益法名称后面往往会有相关标注,比如中证A500全收益,这种指数的表现更接近我们的真实持有体验。
有人问了,价格指数和收益指数,我们应该买哪个?其实这两种收益处理方式,对成长型指数影响不大,但对于价值型指数,尤其是红利指数,收益指数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毕竟这样的指数分红较多,利滚利的复利效应就更大。
除了这些,对于指数的行业分布集中度、前十大个股和历史表现,我们也应当着重关注。比如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化动率、夏普比率、卡玛比率、历史估值等。只有全面了解基金画像,才能根据自身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找到那只称心如意的指数基金。
三、如何给指数基金估值
如何挑选指数基金?这里面主要涉及两个问题:我们买什么,以及怎么买。接下来两个部分会给大家解答关于买什么的问题。
肯定有人会说,指数基金这么多,买什么当然要买收益好的。但我想说,光收益好,波动性大你也拿不住。并且,我们说的收益和风险都是历史数据,历史不代表未来,你也说不准哪只产品未来能跑好呀。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我推荐的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这也是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法。
作为“现代金融学之父”,格雷厄姆总结出三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分别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能力圈以及安全边际。
先说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格雷厄姆在成名作《聪明的投资者》中,提到了一个观点:
股票有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巴菲特针对这个理论给出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股价就是跟着主人散步的小狗,小狗一会儿跑到主人前面,一会儿又跑到后面,但主人到达目的地时,小狗也会到。
你想想,股价可能一天会涨或跌10%,但股票背后的公司经营在一天内会出现20%的波动吗?显然不会,这也印证了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永远是市场的定价之锚。
再说说能力圈。能力圈理论要求我们对投资品种十分了解,并能大致判断出内在价值是多少。
巴菲特也对这个理论做出过解释,他认为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大小,而是你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不要人云亦云,追热点,赶时髦,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最后我们说说安全边际。格雷厄姆曾用一句话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安全边际,他说:
我们要用4毛钱买价值1块钱的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比价值更低的价格去买股票,才具备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也说过:
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忽视安全边际,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衡量安全边际,判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呢?这时候就要用到我之前提到的估值指标,我们主要看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和风险溢价四个指标。
市盈率是最常用的估值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定义是股价除以每股盈利(PE=P/E),反映了我们愿意为获取1元的净利润,可以承担多少钱的代价。而指数基金的市盈率,代表了把成分股的市盈率进行加权得出的总体市盈率,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来判断基金的市盈率在历史上是便宜还是贵,进而判断投资的时机,在低点买入,在高点卖出。
目前,市盈率法只适用于成分股流通性好、盈利稳定的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A500,不适用于盈利呈周期性变化的周期类指数基金,或者处于高速成长期且经常亏损的某些成长类指数基金。
市净率反映了资产价值,定义是股价除以每股资产净值(PB=P/B)。该指标和很多因素都息息相关,比如净资产收益率(ROE)越高市净率就越高,资产价值越稳定市净率也越高。
注意了,成分股无形资产高或者负债多、亏损多的指数基金并不适用于市净率法,比如科技互联网指数基金;而那些成分股有形资产多并且能长期保值的指数基金,比如证券指数基金、银行指数基金,特别适合用市净率法来估值。
股息率是最近两年大家听到比较多的一个指标,定义是公司的现金分红除以市值,也就是分红收益率。毕竟,有的公司会把一部分盈利拿出来分给股东,即便股票不涨你也能赚到钱,并且股价越低股息率越高。如果股息率高,你就可以不用为股价波动而忐忑不安,只需要每年收取稳定的分红就够了。时间越长,我们在分红中收获的复利也就越大。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可能对绝大多数小伙伴来说都不好理解。你可想象一下,假设有两份工作机会给到你,一份是办公室文员,工作稳定但月薪只有4000元;另一个是海外风险地区的销售员,工作危险但月薪有10000元。这其中额外多出来的6000元,就是承担高风险给你的补偿,也就是你的风险溢价。
放在投资里,就是你要为承担额外风险所期望的额外回报。风险溢价越高,就意味着市场越悲观,需要更多补偿才能覆盖掉要承担的风险,这时候资产的价格大概率被低估,潜在的回报也在增加,可能是个机会,反之也亦然。
至于指数的这些指标怎么查,可以在中证指数官网或者金融数据终端上查找,因此当你手握指数估值这一大利器后,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些指标,找到“价格低于价值”的指数基金呢?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详细介绍。
四、如何挑选指数基金
挑选指数基金,大体上只需要六步。
首先是选指数。
这是筛选指数基金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按照“先求有,再求优”的原则,先挑选那些覆盖范围广、流动性好、市场认可度高的指数,再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对某些细分领域的了解,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标的指数。就像买衣服,我们先要框定买大衣、毛衣还是裤子,再挑选尺码、颜色和款式。
比如,像国内市场的中证A500、创业板50;海外市场的纳斯达克100、日经225指数等,无论在影响力、基本面还是流动性上都被市场认可,选中它们之后,就可以根据你对纳斯达克了解更多、对A股大盘了解更多、还是对创业板了解更多酌情选择。
其次是看估值。
按照第三部分的估值方法,我这里有两个大师们常用的策略,一个是格雷厄姆的盈利收益率法,一个是博格的博格公式法。
盈利收益率是什么?你可以理解为市盈率的倒数,定义是盈利除以市值(E/P),背后的含义是如果我们把一家公司全部买下来,这家公司一年的盈利能让我们回多少本,收益率是多少。一般来说,盈利收益率越高,公司的估值也就越低。所以,在历史盈利收益率高的时候布局,在低的时候停止布局,总不会错。
我们再来说博格公式。博格公式的发明者是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他也是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的创始人,被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4大投资巨人”,众所周知另外三位是巴菲特、格雷厄姆和彼得·林奇。
在投资实践中,约翰·博格发现决定股市长期回报最关键的三个因素是初始投资股息率、投资期市盈率变化和投资期盈利增长率。其中初始投资股息率影响分红收益,其他两个影响资本利得收益。我们把这三个平均到每年的数据相加,就可以大致测算出这个指数的年复合收益率。
如果你看了以上这些置后,还不会预测估值和盈利变化,没关系,记住这三点:
在股息率高的时候买入;
在市盈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时买入;
买入以后耐心等待均值回归。
做到这三点,你也大概率能够保证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
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种策略其实是殊途同归的,毕竟盈利收益率是市盈率的倒数,也是股息率除以分红率,又由于指数的分红率几乎不变,因此盈利收益率和股息率正相关。综合来看,盈利收益率既和市盈率上涨带来的收益相关,也和初始股息率带来的收益相关,因此盈利收益率法,其实是博格公式的简化版本。
第三是比费率。
基金费率主要是管理费、托管费、申购和赎回费,以及销售服务费,加在一起是综合费率。综合费率当然是越低越好,毕竟费率低你的真实收益就越高。前段时间主动权益产品的降费,以及这段时间指数产品的普遍降费,确实给广大基民省下了一笔钱。
管理费和托管费相信大家现在买基金都会作比较,但对于申购赎回费和销售服务费可能很多人都摸不清头脑,这里主要关系到A类和C类基金的选择。
一般来说,同一只场外基金往往至少会有A类和C类两种份额,其中A类份额有申购费和赎回费,赎回费会在很长时间后降为0。这个时间一般跨度一两年,并且没有销售服务费;而C类份额一般没有申购费,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比如7天或30天后就没有赎回费了,但大多数有销售服务费。
(截至2024.11.20)
而这也决定了你持有基金一年以内C类份额更划算,一年以上A类份额更划算,你买对了吗?
此外,场内基金买卖还会有交易佣金,所以选择佣金非常低的券商进行交易,也是一个省钱的小窍门。
第四是看规模。
指数圈里有一句名言——“规模是最大的广告”,这也是为什么基金公司都在抢规模、争份额的原因。当然在这背后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指数基金规模越大,建仓难度越低,运营效率越高,清盘风险也会越低。最关键的是,对于场内的ETF基金,规模所带来的流动性越高,基金就更容易买卖,不会出现折价和溢价。
(截至2024.11.20)
第五是算误差。
跟踪误差,算是指数基金独有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误差越小,指数基金对指数的拟合就越好,你才不会“看到羊头买到狗肉”,买了这个指数,收益却是另一只指数。一般来说,场内ETF的跟踪误差要小于场外联接基金。
第六是分红方式。
这一点,我在第二部分也讲到过了,如果你决心长期投资收获复利,就选择分红再投资的收益法基金;如果你想要定期获得现金流落袋为安,就选择现金分红的价格法基金。
其实在这五点里,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你该如何去选择并在合适的时机买卖一只指数。
下一章,我将为你揭晓答案。
五、如何买卖指数基金
当我们解决了“买什么”的问题后,这一章我们来攻坚“如何买”的问题。
不过,对于如何买,策略也有很多。
对于年轻人、上班族来说,要重点看下这一章的内容。因为这部分群体攒不下多少钱,很多人还是月光族,那么定投就是最好的策略,可以帮助你强制储蓄。
而对于手里已经有一定积蓄,甚至开始规划养老的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下一章的内容——如何用指数基金做好资产配置。
什么是定投?其实在座的小伙伴都参与过,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每个月从工资中支付的社保和养老金。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投资指数基金。
可能大多数人对定投的第一印象是“微笑曲线”,指的是你通过“小步快走”的方式,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不断坚持投入,在震荡期不断摊薄成本,不断累积筹码,并在市场上涨时享受复利,最终实现“低吸高抛”的效果,同时避免一次性投资风险,平滑市场波动压力的一种投资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左侧投资,越便宜越买,越跌越买,直到迎来上涨,画出完美的“微笑曲线”
注:定投微笑曲线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仅作为市场波动中坚持定投的或有情形示意。
就像春天虽然土壤贫瘠,却是播种的好时机;夏天虽然暂时看不到果实,但却需要坚持浇水,保住成果,不要因为风雨而动摇;只有这样到了秋天,你才会收获满满,也印证了“低点播种、中间坚持、高点收获”这一自然哲理。
有人说,听上去好复杂一策略,到底适合我吗?没错,这个策略正是适合绝大多数的上班族、大忙人、害怕风险的人、管不住自己的人以及对财务有规划的人,我猜你肯定是其中的一类人。
如果你是上班族,指数基金定投可以说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毕竟你每个月的固定工资可以拿出一小部分来定期投资;对于大忙人来说,定投不需要盯盘,只需要每个月在固定的一天抽出几分钟来判断下这次投不投就行,甚至可以设置自动跟投;对于低风险投资者来说,分批买入可以降低成本;对于管不住自己的人,定投用严格的纪律克服人性的弱点,避免追涨杀跌的择时陷阱;而对于对财务有规划的人,定投优于零存整取,可以作为买房、孩子上学以及养老等一次大额支出的基石。
所以,你还没告诉我怎么定投?别慌,指数基金定投只需要确定好三个要素:目标基金、定投时间和定投金额。定投时间,又分为开始时间、定投频率、持有时间和止盈时间。
先说目标基金,我在前几个部分讲得已经很清楚了,总体上适合定投的基金是那些波动率相对较高的基金,毕竟对于波动率很小的基金定投和一次性投入没什么区别。比如创业板50指数,就非常适合定投。
(截至2023.7.31)
再说定投时间。对于什么时候开始定投,其实不同时间对最终收益影响不大,我们也没必要去刻意择时,但过程体验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确定了开始时间,应该按照什么频率定投?理论上频率越高摊薄成本效果越好,但我们也不能每时每刻都盯着投,所以建议按照你自己的现金流状况安排,比如按月发工资就每月定投,还可以防止自己乱花钱。数据也显示,假如你定投创业板50ETF,周投和月投的效果差不多。(2015.6-2023.7)
所以,我要按照这个频率持有多久呢?根据A股“牛熊交替、牛短熊长”的特点,波动是我们市场的常态。虽然三五年的时间对于一次性买入风险有些过高,但用定投画出个“微笑曲线”却稀松平常。比如2015年到2023年。创业板50指数就有五段非常明显的“微笑曲线”供你来定投。
至于什么时候落袋为安,我们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就设定一个累计收益率或年化收益率的目标,达到目标后就卖出;或者在指数估值达到了某个百分位目标区间时就结束定投,一般来说在市盈率百分位位于80%-100%时,市场就有些过热了,这时候不如考虑暂停定投计划,避免自己的成本被抬升。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更好的方法,使用之前我讲到的盈利收益率法和博格公式法来确定买入和卖出时间,比如盈利收益率高于10%的时候开始定投,小于10%且大于6.4%的时候暂停定投,小于6.4%的时候卖出。
最后是定投金额,我们应该投多少钱合适?由于我们要做定投三五年的准备,因此要在这几年中不要影响到自己日常的开支和生活,比较好的比例是工资剩余金额的一半,这样还能有备用的流动资金以应对不时之需。
所以你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实施定投呢?按照操作渠道,我们主要有场内和场外两个方式。场内对于炒股的小伙伴再熟悉不过了,就是通过证券交易软件来进行;而场外则分为银行、基金公司官方渠道和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三类,而后者包括万得基金等平台。
那么我该通过场内还是场外定投呢?其实两种渠道各有优缺点,也能够满足不同需求,不存在谁好谁坏。
其中场内的优势是交易迅速,基本上是T+1;交易费用低,比股票还低;但场内基金要手动去买卖,基金数量也比不上场外基金。
场外基金的优点是不需要开户,可以设置自动定投,品种也更加丰富;缺点是T+2才能赎回,赎回后次日才能到账,申请交易后只能按照3点的收盘价成交,并且手续费也高于场内交易。
一般来说,你平时买卖股票多,就选择场内交易;而对于投资新手来说,如果完全没经验,建议从场外基金开始入手,一起收获定投的复利。
六、如何做指数资产配置
对于手握大量闲钱的投资者来说,更适合指数基金的是多元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并且研究显示,资产组合的配置水平能够解释93.6%业绩变动,远远超过了择时和选股能力,这也意味着选好了资产配置方法,远比你去盯盘和分析个股更加有效。
毕竟,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科维茨说过:“分散投资是在市场上唯一的免费午餐。”
资产配置为何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不仅因为充分的分散性,还因为资产组合的各种“不相关性”。比如大多数资产和黄金的负相关性、和红利的弱相关性、股债跷跷板等。
(时间:2021.1.1-2024.11.22)
通过把相关性弱的资产放到一起做成组合,可以起到平滑收益的作用,让不同的资产在不同的周期内相继发力,接力赛跑,并根据市场状况不断调整各种资产的比例,从而使得我们的投资收益曲线平稳亮眼。
而指数基金,由于其丰富性和普适性,成为了资产组合非常优秀的配置工具。但光有工具也不行,我们需要嵌入合理的资产配置框架。就像我们有了好的食材,此时必须要有好的厨具和厨师加持,才能做上一桌好菜。
在配置中,我们常听到的策略有核心卫星策略、哑铃策略、60/40组合、目标日期法等。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不需要掌握这么多,只需要掌握哑铃策略、行业配置和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就够用了。
首先来说哑铃策略。
哑铃策略的原理就是在哑铃的两头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做到两方面的分散投资,是最简单的资产组合策略。一般哑铃的一头是进攻型资产,高风险高回报,比如科技、成长和高弹性板块;而哑铃的另一头是防御型资产,比如红利、价值和低波动资产。这种策略可以在市场震荡或者下行时减少波动,也有望在市场上攻或热点频发时博取成长赛道的高收益,攻守兼备。
我们用比较火的红利低波+科技成长作为哑铃的两端来构建组合,其中红利低波和科技成长都是50%的权重,并在这两部分中基于景气度、动量和估值等维度在基金池中选择适合当下市场的指数基金。
最终的结果,自2020年初以来,这个策略年化收益率11.37%,远高于同期沪深300的-2.72%,累计超额收益达到了74%,也说明哑铃策略的确带来了长期超额收益。
再说说行业配置策略。
行业配置策略是哑铃策略的衍生,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基本面进行打分,根据打分调整各个行业或资产的配置权重,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持仓。
(时间:2024.10)
一般来说,对行业的分析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对一个行业的判断越全面,打分也就越准确。
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构建了一个华安ETF行业轮动指数,该指数年化收益率13.90%,夏普比0.83,自基日以来累计跑赢中证800指数96%,月度推荐胜率更是达到了70%。(截至2024.9)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配置方法和行业配置策略类似,都是通过建模对各种大类资产进行打分,并确定配置比例,无非是资产池的品种更丰富了,可以配置海外权益、商品、债券和黄金等全球资产。
(时间:2024.10)
一般来说,我们通过风险平价模型来计算各类资产的权重。风险平价模型最大的特征,是组合中的每种资产对风险的贡献相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控制资产组合的波动性,最终达到风险平衡,并提高整个投资组合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我们同样用这样的方法,构建华安资产配置指数,该指数年化收益率7.27%,夏普比1.43,卡玛比1.22,月度推荐胜率达到了83%,可以说十分优秀了。
当然,指数投资还有很多种资产配置策略,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像我刚才介绍的后两种需要通过专业的建模才能实现,寻求专业资管机构的帮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无论如何,在资产配置中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在长期看,家庭资产配置应以指数基金为主,债券基金为辅,指数基金所占的比例也不应该低于“100-家庭成员平均年龄”%,例如家庭成员平均40岁左右,那最好配置60%的指数基金。
原因很简单,长期看指数基金的收益相比其他资产都是有压倒性优势的,不过要想获得高收益也需要耐心和专业加持,从估值、盈利收益率、博格公式和资产配置角度全方面把控,才能够既在长期获得不错的收益,也能够满足短期的生活所需,静待花开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尾声
“二战”时,中国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低价收购了一大批瘦鹅。当时正逢战乱,没有好的饲料可喂,他就弄了一些米糠烂菜,结果却出乎意料,那些骨瘦如柴的大鹅吃了很糟的饲料后,居然长得个个肥美,王永庆也因此提出了“瘦鹅理论”——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艰难生存下来的企业,一旦市场好转,事业就会起飞。
企业经营如此,投资也是如此。如果能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瘦鹅,那么即便大鹅们恢复到正常体型,我们的收益也会十分不错。但这样也有两个前提,一是瘦鹅要足够便宜足够瘦,二是瘦鹅不能饿死了,要能撑到变美的那一天。
而在当下,那些低估值的指数基金就是一只只非常理想的“瘦鹅”,长期位于低估值区间意味着它们有足够的潜力,投资于一篮子股票或其他资产也意味着指数基金不会受到极端公司和极端因素的影响。然后,投资就是这么简单。
更何况,我们手里的大鹅们,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一篮子公司,这些公司里有千万名勤劳的员工每天辛勤地劳动,为公司创造利润,为股东创造价值,持续地积累财富。一家家优秀的公司,正是这个国家的万千基石,他们的恒产与恒心,不仅像星河中的永恒恒星,也是我们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稳固保障,更是每个人通向财富自由的必经之路。
上一篇 麻绎文:创业板50投资价值解析
下一篇 QDII基金再次出现限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