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金融证券!

今天是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关注经济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

民生加银,已经无人可用?

昔日百亿基金经理离职

最近,“民生加银美女基金经理巨亏”的话题蛮火的。过去三年里,陈洁馨管理的民生加银创新成长混合A亏掉了-73.52%。

Bo姐看了下,产品的换手率维持在1000%上下,看样子挺“努力”的,但奈何水平不济,总是精准追在高位。然后,基金今天发了公告,陈洁馨因个人原因离职,由刘霄汉接手。

有点让人无语的是,刘霄汉目前在管的基金,规模最高的只有3000多万,这是“清盘线基金”管理专员啊。管理时间最长的那只,三年亏损超50%,比起陈洁馨也不遑多让了。

这个换法,不像是卯着劲要提升业绩,更像是为了避避风头。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网,截至2024.8.27

陈洁馨管理的产品的规模很小,没多大实质影响,大家更多是吃瓜的心态。但另一位就不同了:一周前,民生加银昔日的百亿基金经理柳世庆离职,卸任5只基金。

柳世庆有8年投资经验了,早期业绩不错,在2021年大量募资,规模曾上到百亿。

但这几年挺惨淡的,像规模最大的民生加银质量领先混合A,近三年亏损40.77%。现在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的总规模,只有巅峰的三分之一。

接班的基金经理王亮,这几年的业绩同样拉胯。他管理的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混合A,过去三年亏损42.94%,跑输业绩基准23.34%。

而接手其他产品的,大多是只有一两年经验的新人基金经理。Bo姐看了后直叹气,不禁想问,民生加银,已经无人可用了吗?

业绩集体断崖

Bo姐统计了下,目前民生加银的偏股型基金经理,年限在3年以上的,一共有5位,代表产品近三年的业绩如下: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4.8.27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4.8.27

这个业绩堪称“炸裂”,过去三年,偏股型基金指数的跌幅是40.8%。

也就是说,民生加银的权益老将中,跑赢偏股基金指数的,只有刚刚离任的柳世庆,接手的王亮,已经是剩下的老牌基金经理中业绩最好的了。

陈洁馨的基金,安排给刘霄汉可能只是完成任务;柳世庆的基金,安排给王亮,已经是“倾其所有”。。。

Bo姐看了下,这些基金经理,并不是押注一个行业死磕的,而是会有分散配置。

一个基金经理业绩不好,可能是市场风格不适应等问题,但集体滑铁卢,是不是投研没有跟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金经理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个行业都面面俱到,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力量的支持。很多基金经理奔私后业绩不好,就是失去了原有的投研平台的支持。

权益的黄粱一梦

其实,民生加银早期的业绩还是蛮好的,2015年到2020年,每年都是跑赢同类公司平均水平。

但这家基金公司是银行系公募,重心一直在固收产品上。2019年底的时候,权益类占比还不足一成。

在2020年,权益类的规模曾有过一波起飞。当时,民生加银迎来了新掌门——老华夏东四营业部出身的李操纲。这个营业部来头很大,是华夏证券第一家开通股票代理业务的。

也是运气好,2019年到2020年市场连续大涨,权益基金规模爆发了。靠着市场的东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的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的规模暴涨。

很可惜,民生加银没能接住这运气,规模上来后,业绩突然断崖。

这里面,有市场因素,但民生加银的投研力量是否跟上了规模的扩张,也要打个问号。

根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民生加银偏股型基金的业绩,2021年是亏损3.38%;2022年是亏损30.76%,都是跑输同类公司的。不能把业绩差,都归咎于市场。

业绩滑坡了,规模也没了,2022年底,混合型产品规模跌到140多亿,规模不到巅峰的一半。

2022年3月,李操刚离任,由民生加银基金董事长张焕南代任总经理职务。

直到2022年底,母行的郑智军加入民生加银,担任总经理,张焕南不再代任。今年,民生加银董事长也变更为郑智军。

银行出身的郑智军,在固收领域自然有优势,加上债市的红火,这两年带领民生加银的债券基金一路高歌猛进,从2022年底的700多亿,涨到现在的1000多亿。

而这期间,混合型产品规模持续下滑,到今年上半年,规模只有115.39亿,已经不足巅峰的三分之一。

没有业绩支撑,能留得住吗?

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几年民生加银的固收产品的规模在增长,但业绩并不算能打。

根据海通证券的数据,从近十年来看,民生加银的固收产品收益率为65.79%,排名30/65(截至2024.6.30)

但从近五年、近三年来看,民生加银都没能杀进固收业绩50强。很多产品都是垫底水平。

再好的渠道优势,也抵不住业绩的拉胯,民生加银的增长在降速。

截至二季度末,相比去年,鑫元基金、上银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5家公司有超过500亿元的规模增长。

而民生加银,是唯一规模减少的银行系公募。

这里面有货币基金规模下滑的因素,而债券基金增长降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相比去年,民生加银债券型基金只增加了100多亿。

作为对比,近三年业绩排名20/138的上银基金,债券基金规模从去年二季度末的1021.6亿增长到1579.07亿。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一月不练,内行知道;一年不练,所有人都知道。

权益基金的黄粱一梦,已经足够发人深省。债券基金,还要再重蹈覆辙吗?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华金融证券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中华金融证券 zhonghua.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