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华金融证券!

今天是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关注经济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

A股投资的第一要务

在投资的江湖中,没有最强的武功,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作为一个做宏观研究出身的团队,我们一直在打磨一套以宏观周期为核心、辅之以中观行业分析和微观基金筛选的投资框架。虽然这其中也包含了自下而上的微观赛马选择,但我们所追求的投资收益还是以自上而下的宏观配置作为核心驱动力

在我们的投资框架中,宏观决定了投资收益中的“1”,也就是能否赚钱的胜率问题,而中观和微观决定的是“1”后面的“0”,也就是赚多赚少的弹性问题。为什么搭建这样一套投资框架?因为宏观实在太重要,而大多数投资者在这方面又太欠缺了。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以选股为核心的主动管理策略,这种策略基本不关心宏观环境的变化,而是自下而上寻找最优质的赛马(公司)。如果从相对收益角度来看(和别人比赚多赚少,不管自己赚还是亏),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从绝对收益角度看(不和别人比,只管自己赚还是亏),还是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在过去这三年把无数投资者坑惨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宏观投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而且必要的补充,尤其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懂一些宏观对于改善投资体验至关重要。

首先,宏观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尤其在中国市场,宏观的力量几乎大于一切。没有成功的投资,只有时代的投资。一个投资能够成功一定是顺应了时代的趋势,逆势成功者不是没有,但的确凤毛麟角。

比如,2022年的市场之所以跌成那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宏观衰退。在这样的宏观力量之下,微观个体的业绩再强劲也没用。不管你是增速快了一倍的茅台,还是业绩翻了一倍多的宁王,都免不了暴跌。

反过来,这些龙头之所以能在A股称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宏观力量激活了他们所在的赛道。比如,茅台和白酒行业的崛起是因为宏观驱动的消费升级,宁王和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崛起是因为宏观驱动的新能源革命。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自身和过去并没有太多变化,但作为一个宏观环境中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命运和过去截然不同。

其次,宏观分析的确定性相对较高,因为宏观系统比任何单独的微观个体都更容易预测。投资本质上是一种概率博弈,市场中的微观个体虽然是随机的,但当他们组成一个宏观系统的时候,就会无限接近一个稳定的概率分布。随机个体的不确定性无法预测,但宏观系统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

举个例子,在著名的“高尔顿钉板”实验当中,如果单看一个小球,你很难预测它最终落在哪里,但如果小球足够多,你可以大胆的预测他们最后会呈现一个“中间多、两头少”的正态分布。押注一个微观的小球是一个典型的小概率投机,而预测无数个小球组成的宏观系统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大概率投资

第三,宏观系统中不存在明显的个体优势,对投资者来说是最公平的。投资的基础是信息,如果信息有差距,那胜率肯定不一样。就像打牌一样,如果别人能看到下一张牌,甚至能改变下一张牌,而你什么都看不到,那你亏钱的概率肯定更大。

在微观驱动的投资框架中,投资者的信息差很大。如果你是公司相关的业内人士,或者是经常能和高管对话的机构投资者,会相比普通散户享受巨大的信息优势,甚至有些人完全可以改变信息本身,而且是合法的。

举个例子,上市公司的业绩发布之前,其实和公司联系密切的机构基本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有时候上市公司甚至会调节报表以影响股价走向,而这些普通投资者很难知道

但宏观分析不一样,经济数据和政策制定等宏观信息完全由政府掌握,市场掌握的公开信息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公司或者投资机构都不可能合法的获取信息优势,更不可能去改变和影响宏观的走势,相对更加公平。

第四,宏观的趋势性和稳定性最强,异常波动相对比较少。所有预测的核心都是周期,周期的趋势性和稳定性越强,预测和投资的胜率越高,而宏观趋势的稳定性显然强于微观趋势。

微观的公司或者行业像是一个个的小船,稍有风浪可能就偏离航向甚至直接全军覆没,而宏观系统则像是一个庞大的航母战斗群,虽然也会有异常的波动,但大致不会偏离既定的航向,想要让航母沉没更是难上加难。

投资世界也是一样,一个公司或者行业牛熊切换可能比翻书还快,一天涨一倍或者跌一半都不稀奇,有些甚至可以很快退市消失,比如近几年的一些教育和互联网公司。

这种无序波动看上去有很多机会,但其实更多的是风险,预测的胜率极低。但由众多微观个体组成的宏观市场相对更加靠谱,一旦内在的周期趋势形成,短期很难反转,预测的胜率较高。

比如,即便是2020年疫情这样数十年一遇的冲击,经济也只是短期下滑,很快就又回到了复苏的轨道。2022年的疫情虽然影响较长,但主要是经济本身就处于长期换挡和短期衰退的周期,内在基本面偏弱。

最后,宏观的投资工具和策略最丰富,能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全天候。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本质上是通过多元配置分散风险。但大部分人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之后,又把所有的篮子放在了一个筐里,这显然还不是真正的多元化,依然无法有效的降低风险。

比如,大部分股票基金只是分散的配置了很多个股,看上去很多元化,但其实还停留在A股一个大筐里。如果A股进入熊市,几乎所有个股都无法幸免于难,风险不比配置个股小多少,根本发挥不了对冲风险的作用,典型的就是2022-23年的市场。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宏观上的多元资产配置。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只能投资股票,自然无法抵御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可以跳出股票资产的束缚,通过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现金等资产的多元搭配有效对冲单一资产的风险。

一方面,各类资产之间有明显的轮动关系,东方不亮可以转西方。比如,股票和债券之间就有稳定的轮动关系,每当股票市场走熊时,债券市场往往有比较好的收益。举个例子,2021年到2023年虽然股票市场几乎是一路走熊,但债券市场却走出大牛市。如果从2021年就转向债券类基金,不仅可以继续稳稳的赚钱,而且几乎跑赢所有股票基金,收益差距平均40个百分点以上。

另一方面,宏观策略既可以做多,还可以做空,即便东方不亮也可以赚钱。A股市场和海外成熟股市不同,基本没办法做空个股,所以单纯的选股策略只能赚牛市的钱,熊市很容易集体歇菜。但宏观策略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不管是股票、债券还是商品市场,都有相应的期货和期权工具用来做空,也就是说即便股票、债券、商品同时熊市,宏观策略都有可能赚钱。而且目前金融市场的工具还在不断创新,比如2023年中金所刚推出了中证1000的期货期权、深交所推出了深证100ETF期权等,未来的宏观策略搭配还有更大想象空间。

当然,没有一种策略是完美的,宏观策略也有明显的短板。比如,宏观系统的风险来源更加复杂而且不可控,当疫情这种罕见的外部冲击发生的时候,短期的预测会变得难上加难。又比如,中国的宏观体系有着不同于任何国家的特殊性,尤其是政策的影响力极大,也给预测制造了不少难度。

但总体来看,宏观策略还是一种非常实用又必要的投资方法,大部分短板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策略来弥补。为此,我们搭建了一套以宏观周期为核心、辅之以中观行业分析和微观基金筛选的“宏观+”投资体系,力图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建立一套更适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框架。不管你是迷茫中的股民、基民,还是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投资顾问或者其他从业者,这都是一堂投资路上的必修课,诚挚的邀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学习。

“宏观+”投资体系训练营优惠招募中欢迎扫咨询&报名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华金融证券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中华金融证券 zhonghua.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